展览
-
上海中华艺术宫常设展览:多媒体动画版《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一件被临摹仿制、研究探讨近千年的巅峰巨作,也再一次焕发出全新的视看方式。中华艺术宫使用多媒体技术在山形巨制屏幕上全景动态演绎这整整一条长街。
-
比肩毕加索:女人·小鸟·星星 ——胡安·米罗特展
他系统性地缩小了所使用颜色的范围,只用基础的几个颜色,并建立起了由一系列术语组成的形式词汇表:人物、女人、鸟、月亮、太阳、星星、星座、逃离之梯——这些主题指涉出更为广泛的概念,诸如大地和天空,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和一种理想和谐的可能性。
-
以东方精神为镜:蔡国强的远行与归来
蔡国强以东方精神为镜,回溯、切磋少年时代钻研的西方艺术史经典,更以此求索绘画在当代的难题。
-
从崇高到私密 从精神到科学:光·泰特美术馆珍藏展
光的主题以不可胜数的方式,经由艺术的棱镜折射出来:从崇高到私密,从精神到科学。无论是在油画、雕塑还是沉浸式装置中,
-
振迅鸿归:张鹏翼书法作品展
他以鸡毫作书,苍劲不凡,挥毫洒脱,发掘了中国书法线条的一种新的表现方式。
-
“万物皆适”:区块链数字艺术安娜·玛瑞亚·米库台北个展
本此展出的创作媒材涵盖油画、数位素描、绢印与定格动画,回应近期区块链技术结合数位艺术的讨论应用。
-
喧嚣中提取纯净:“时过镜迁”梁玥新加坡展
展映的作品描绘了有意脱离语境的诗意场景,选自于梁玥过去二十年大量的作品集,占了四个系列里总展出作品的半数。在展览空间里,艺术家记录的日常景象在情节的缺失中唤起了一种无意之美,即提供观众一个沉思的环境,也迫使观众反省艺术创作的所谓意义与价值。
-
迷失在沙漠中:印尼画家 Christine Ay Tjoe 香港画展
White Cube 香港画廊荣幸呈献Christine Ay Tjoe 的作品展。在过去的一年中创作的这一系列新的大型画作是对大流行期间我们生活所发生的变化的回应,以及由此提供的内在反思的潜力。
-
美国抽象主义大师 Sam Gilliam 新画作首次在亚洲亮相
Gilliam 现年八十多岁,被广泛认为是战后美国绘画的伟大创新者之一。他于 1960 年代中期从华盛顿特区的舞台上脱颖而出,其作品阐述并破坏了色域绘画的精神,并扩展了抽象表现主义的前沿。作为著名的美国爵士乐活动家和狂热爱好者,Gilliam 在一个正在经历巨大变化的社会中扩展了图片制作的可能性。
-
香港中环社区互动:“街角巧现”大馆亲子工作坊
“街角巧现”观察和述说人与空间在中环社区的互动。展览期间将举办一系列工作坊欢迎亲子参与,以展览内之观察方法及分享作引子,带领访客以不同视角细看日常生活方式,启发重新想像空间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