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展览

台北展“物‧自‧造‧”:探索生灵、造物和自己的关系

主题即论述

TKG+ Projects 今年第二季的展览,邀请策展人吴牧青进行策划展,在命题上他以看来些许吊诡的组装字“creN/Ature 物‧自‧造‧ˍ”提出一种“主题即论述”的展览策画轴线,展出艺术家名单横跨艺术界熟悉与陌生的名字—— 赖志盛、牛俊强、廖铭和、仲崇毓、单中杰。为何是这五个人选?策展人表示“creN/Ature 物‧自‧造‧ˍ”是一个对创作蛮私密的提问,他试图透过展览的接口向创作提出“什么是作品和非作品的界线?什么又是你们心中的创作(creation)时看待生灵与造物(creature)——包含自己在内的自然关系?

因此这五个人身上有某些同时回应他自己人生历程镜射和艺术的几种关系,对外界的光谱可能是“从熟悉到陌生的艺术家脸孔”,但对于策展人而言,却是各有鲜明的人生历程阶段、与他涉猎艺术界的时空座标关系:像廖铭和(Dino)是他在《破报》当记者的时候认识最要好的朋友与玩伴,在艺术圈的外围生活聊着有无艺术题目的是与否;而赖志盛则是近一年来和他最熟稔的友人,这时,策展人基于书写工作和身分,“谈艺术”看似一种份内与本能反应,但他们的交往却也很少真的刻意聊艺术。牛俊强则是在策展人为数不多的策展过程里,有过展览合作经验的,8年多前策展人策划“复眼:台北图宰场”从当代视觉议题出发,牛俊强回应了极度精简的物件,而在这次“creN/Ature 物‧自‧造‧ˍ”提问创作者对造物身分,他则走向物件历程和创作证明的繁复物件辨证。

仲崇毓则是策展人在提出这项创作者本质询问题目确立后,意外发现在身份上最能踩在“创作/非创作;作品/非作品”界线上的人选,擅长处理水泥、绘画、场地质料的他,同时是“TKG+ Projects”工作四年多从事展场设计到规划执行的细面事务,这回,他同时带着画廊工作者和艺术创作者的身分参与这次展出。单中杰,则是策展人国中时期数学资优班的学长,遥想多年前单中杰是他那个世代接受正规资优教育里最叱咤的人物,他既是在最早的网路时代黑客的代表(大家熟知的唐凤在黑客文化也受他启发),也是饱受期待与祝福的人物......在将近30年后,吴牧青和单中杰聊起了艺术创作的可能,在疫情时期自印第安纳大学教职返台探亲的际会时间,参与了这个展览。

策展人表示,这不是一个透过分类学或议题式的策划展,所以它势必不会“看起来便一目了然的那种‘想当然尔’”,因为即使是他自己,从策划过程之始到逼近展览,都还是在一种未定论的角度观看、也被不同艺术家的观点持续影响着。吴牧青并以“图地反转”为例,他认为从展览的外框架来看,像是对创作和展览本质进行由内往外的反转策动,让展览技术和陈列的话术往后退出,看出创作本意像“负空间”(negative space)被显现勾勒出来。但策展人更期待的是,通常我们想像“图地反转”这种技术都还只是站在观看者的角度,如何能让“图地反转”直接回到创作者的心理角度,并投射到他们创作寓意的物件上显露心境,这样一个看似“大哉问”的命题对艺术家创作新作很不好做,对策展人也很难策划的过程,却是最希望能透过这个看似古老却又往往被惯性跳过的初始思想,在资讯泛滥的当代,仍有机会被提出来再讨论。

主办:TKG+

展览日期:2021年7月16日至10月17日

地点:台北市 114 内湖区瑞光路 548 巷 15 号

外部链接
TKG+
展示更多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