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PSA)很榮幸地邀請到對丁丁與其作者埃爾熱有着深入研究的學者邁克·法爾(Michael Farr)先生,為觀眾帶來一場名為《丁丁重返上海》的主題演講。作為一名曾經接觸和採訪過埃爾熱的作家,邁克·法爾先生寫作了十餘本丁丁與埃爾熱相關主題的書籍,與丁丁一樣,早年身為記者的他,查找收集了無數埃爾熱創作丁丁的珍貴資料,並收錄在他《永遠的丁丁》(Tintin: The Complete Companion)等書籍中。《永遠的丁丁》中文版譯者鄒曉平女士,也將在邁克·法爾演講後,與其對話交流。
講者的話
“在不斷擴展的“丁丁世界”中,一個新的重要里程碑出現了:通過PSA的展覽,丁丁回到了上海——這座他在1934年首次踏足的偉大港口城市。五年前(1929年),埃爾熱——這位傑出的比利時藝術家,為一份兒童報紙創造了丁丁這個人物。五年間,他將丁丁送到過蘇聯、比屬剛果、美洲、埃及和印度進行探險。這一系列不間斷的、扣人心弦的冒險故事立刻在讀者群體中引發了巨大反響。
隨着丁丁的每次冒險,埃爾熱的繪畫技巧與技術也在不斷提升。但最重要的是,在把丁丁送到中國的前夕,他遇到了一位在布魯塞爾留學的才華橫溢的中國藝術家——來自上海的張充仁。張充仁獲得了比利時皇家藝術學院的獎學金,並在繪畫和雕塑方面收穫了許多獎項。埃爾熱的一位朋友認為在讓前途無量的小記者丁丁去中國之前,埃爾熱應當先更全面地了解中國,所以安排了兩人的會面。
1934年5月1日,張充仁來到埃爾熱在布魯塞爾的家中並拜訪了他。出生在同年(1907年)同月的他們立刻成為了朋友。此後,在埃爾熱創作丁丁的中國冒險故事《藍蓮花》(The Blue Lotus)的過程中,張充仁每周都會拜訪埃爾熱,與他談論中國的藝術、哲學與習俗。他還教埃爾熱用中國手法來作畫,無論使用的是中國的細毛筆,還是埃爾熱習慣的蘸水筆。他給他的比利時新朋友帶來了書籍、手冊和資料。對埃爾熱來說,他在這一過程中受到的啟發對他的整個餘生都意義非凡。他調整了自己的風格,並創造了他賴以成名的“單線白描”(ligne claire)手法。展現了中國和上海畫面的《藍蓮花》,成為了埃爾熱的第一部傑作。這就是為什麼今天在上海舉辦丁丁展覽如此重要且恰如其分。”
——邁克·法爾

邁克·法爾
1953年生於巴黎。四歲時,他第一次閱讀的書籍就是《丁丁歷險記》。和丁丁一樣,他當了許多年記者,首先在路透社、之後為《每日電訊報》(The Daily Telegraph)工作,足跡遍布這位比利時王牌記者經常出入的許多國家。遇到埃爾熱之後,他成為了一位開創性的“丁丁學家”(Tintinologist),丁丁和埃爾熱的傳記作家,同時是英國最著名的丁丁專家。他在這一主題上寫作了十幾本書籍,包括《永遠的丁丁》("Tintin: The Complete Companion")、《丁丁和夥伴們》("Tintin & Co.")、《丁丁的創作者——埃爾熱歷險記》("The Adventures of Hergé, Creator of Tintin")等。他將大量關於丁丁的法語書籍翻譯成了英文,目前正在為即將以App形式登場的數字版《丁丁歷險記》進行新版英語翻譯。他四處旅行,並就丁丁進行演講。他關於其它主題的書籍包括《正在消失的邊界》("Vanishing Borders")(入圍托馬斯·庫克旅行文學獎)和《柏林!柏林!》("Berlin! Berlin!")。他現在與同為記者的妻子和女兒生活在倫敦。

鄒曉平
70年代生人,畢業於上海外國語大學法語系,長期致力於中歐(中比)投資貿易往來的交流和促進。業餘譯者,譯作包括:《永遠的丁丁》、《丁丁和字母藝術》、《布爾和比利》。
講座時間:2021/08/28 17:00 — 19:00
講者:邁克·法爾
特邀嘉賓:鄒曉平
語言:中文/英文(交替傳譯)
收看方式:嗶哩嗶哩搜索“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