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香港

迷失在沙漠中:印尼畫家 Christine Ay Tjoe 香港畫展

「向內生長」

White Cube 香港畫廊榮幸呈獻 Christine Ay Tjoe 的作品展。在過去的一年中創作的這一系列新的大型畫作是對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間我們生活所發生的變化的回應,以及由此提供的內在反思的潛力。

Ay Tjoe 的工作實踐具有直覺性、手勢性和深刻的表現力,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在此期間藝術家幾乎進入恍惚狀態。抽象的構圖是通過富有表現力的標記構建而成的,通常會聚集在畫布中心的能量點和密集的顏色上。

這些畫專註於「向內生長」的想法,或從內部成長,構成了藝術家於 2020 年開始的一系列作品的一部分,並以從內部角度重新組織人類需求為前提。每一種都以生物學術語「cryptobiosis」命名,它指的是當所有可測量的代謝過程停止時,生物體在應對不利環境條件時進入極端不活動狀態。「這是關於生物的特殊、稀有和美麗的能力,」她說。' Cryptobiosis 提供了幾乎停止運動和任何明確目標的想法;而是提供更長壽和更大希望的可能性。

繼描繪人類靈魂中潛在黑暗的「黑色」繪畫之後,本次展覽中的繪畫喚起了一種更積極的狀態,主要使用藍色、白色和灰色的調色板,並帶有血紅色調。Ay Tjoe 經常將她對色彩的選擇描述為在構圖中扮演一組主角的角色——每個人都擁有某種類型的角色,可以增加一種感覺和整體主題,同時彙集一種能量,推動作品。這種對色彩圖形力量的理解與藝術家的早期作品有關,在那裡她幾乎完全專註於版畫製作,並學習了黑色線條如何既可以創造又可以保持白色空間。'白色有時會變成句號,黑色和灰色的結束,但它也可以是不為人知的圖像中的零,她說。在這裡,畫作以藍色為中心,在色譜的中間,這是藝術家刻畫色調漸進感的一種方式,暗示著向未知目的地前進的旅程。「我一直在使用微妙的色彩層次,來表達我們如何擁有更多的深度和內部色彩」,她說。「我主要使用藍色來表達藍色位於色譜的中間,[但]還有[也]我們可以達到的光譜中'更高'的顏色。藍色代表希望'。主要是用油條製作,然後用手塗抹和滑動,這些畫保留了強烈的觸感,他們的眾多手勢蘊含著情感潛力和與藝術家的直接聯繫。的心態。Ay Tjoe 通常在沒有任何準備圖的情況下開始,直接在白色畫布上繪製,這是一個有力的動作,創造出看似混亂的抽象圖像;強大的能量中心與畫作未觸及的空白畫布區域形成強烈對比。

例如,在Blue Cryptobiosis #04 (2020-21) 中,構圖似乎是由從左側進入的力形成的,就好像植物被風吹過,在畫布表面上移動。解剖學、真菌和蛋形的形式被喚起,如器官或心臟,被卷鬚包裹或纏結,有紋理的毛皮狀物質和緊急生長。Blue Cryptobiosis #12 (2021) 的特點是巢狀或繭狀,有機外殼以其黑暗、可見的內部空間為特色,而雙聯畫Blue Cryptobiosis #10 (2021)則以一對鏡像形式連接整個相鄰的畫面表面,彷彿一個細胞在複製的過程中。

Ay Tjoe 出生並成長為一名天主教徒,儘管在她生命的不同階段拒絕並重新接受了她的信仰,但艾喬從以色列人被驅逐出埃及後穿越沙漠的聖經故事中獲得了展覽的標題;與我們目前所經歷的苦難、大流行世界的文學對立。探索運動的限制如何可能會產生更大的思想和行動,她的畫作來自對成長、協作和交流的調查,而不是單一方向。'畫就流出來了。就像我找到了一種精神,而精神幫助我做到了』,她說。

Christine Ay Tjoe 1973 年出生於印度尼西亞萬隆,在那裡學習並繼續生活和工作。她的作品曾在亞洲各地展出,包括在金澤 21 世紀當代藝術博物館舉辦的大型回顧展(2018 年)。Ay Tjoe 還參加了國際群展,包括亞洲協會三年展,紐約(2020 年);倫敦皇家藝術學院(2017);國立台灣美術館,台中(2012);新加坡藝術博物館(2012);Fondazione Claudio Buziol,威尼斯(2011);薩奇畫廊,倫敦(2011);上海當代(2010);雅加達國家美術館(2009 年);康奈爾大學約翰遜藝術博物館,紐約伊薩卡 (2005);第一屆北京國際藝術雙年展,中國美術館(2003)。

展覽日期:2021 年 5 月 18 日至 8 月 28 日
地點: White Cube, 50 Connaught Road Central, Hong Kong

外部鏈接
White Cube
展示更多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