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展览特别推荐

台北展:「总是春光乍现」,你会如何行动?

以为自己命名,放下现实生活中的状态

进入数位环境互动时,我们需要建立使用者帐号,此时我们得以为自己命名,自选认同的标签,暂时放下现实生活中的状态。登入的自由在命名帐号的那一刻起算,后续可随意删除、修改、编辑、重来、閒置;我们在虚拟世界中定义自己,选定界线与进入不同的世界。

随着生活中数据资料应用的发展下,为了加快日益复杂且耗费人力的身份认证流程,脸部辨识系统成为重要的工具导入,协助发放与承认要求加入的数据群(你与我),后端资料分析取得,依照操作设定决定放行。你必须先被识别,才得以进入,如果不被识别,你所被转译成的数据资料,则无从分析。忽视与进入权限(access)有关,存在,却不被看见,你的要求则不再重要。

包容性(Inclusivity)是演算法偏见的相关反抗策略,也是建构资料库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但对比今日情势,我们在正向地建构数据库包容性时,却也需直视社会歧视,警察暴力,司法不公在虚实混合环境中加剧的事实。关键在于该如何一边建立一边解构我们的数位环境,更多黑人脸部辨识资料的搜集,并不会解决歧视问题,原本的设计与应用反过来成为种族歧视的武器 。也许从图像史上开始解构技术的歧视性,更能够协助我们识别图像的偏见。

作为「后发」制人的武术,截拳道在对方进攻的时候拦截对手,观察其出拳进攻的意念,瞬间从反应、抑制与肉身做出截击。若将其分类为观察、反应、行动三个步骤,其中「观察」在我看来是触发后续连贯事件的第一步。致颖作品中的观察角度似乎来自幽默的相遇,又在幽默处发展出艺术家的趣味游戏。有时以重新演绎的方式出现,有时在语言、翻译、文字游戏与双关等文学技巧中转换;有时在图像与叙事间前后来回的刷碟摩擦,製造出历史叙事正在转场的节奏。

「总是春光乍现」取自安东尼奥尼的电影中文译名,除拍摄者的权力关系之外,更从器物与摄影技术、图像史、数位影像的生成网络上进行解构与思辨。所有的物件与故事抵达我们面前,或是为我们所闻时,都挟带著既完整又片面的叙事内容。而致颖在观察之际,也决定其艺术家研究切入的角度,好比是一条线头,一旦使力拉扯,整片布的结构尽显。以重新演绎影像、反向模仿机器输出人类创作的模式、以及表演式演说等创作方法,带出了致颖以图像研究的再创叙事与重构。

所有叙事的蹊跷与幽默同时发生,每个人在其中所做的决策皆是主轴,那么一旦建立出了个人于创造世界的重要性后,剩下的首要问题,则是你会如何行动?

此展览为致颖荣获2019年「LOOP录像艺术奖」的计画成果。该奖项由哈恩内夫肯影像收藏基金会与巴塞隆纳米罗基金会合办,并由台北当代艺术馆、首尔善宰艺术中心、北京中间美术馆及吉隆坡伊力哈木美术馆共同支持。

作品介绍

打光

光是萦绕摄影技术的幽灵。自类比过渡到数位,从感光涂料变迁至算法,光总是能够在捕捉影像的技术竞赛里找到一个难以替代的位置。然而在与光协调的过程之中,很显然的,人类的偏见也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悄悄地潜入这场赛局。电影导演高达是最早注意到这个危机的人之一,当他在70年代来到非洲的莫桑比克协助该国推展影像发展时,才意识到主流所使用的柯达胶卷无法对深肤色的人像准确曝光。我们很难将这个技术性失效单纯归咎于设备的不完善,理由是即便运用今日最先进的算法,在测定某些人种与肤色时,仍显示出极高的出错率。

实验录像《打光》尝试透过跨学科的提问重新厘清隐藏在技术发展中的歧视性问题。作品由三条主要叙事构成,包括与多哥的专业摄影师探讨如何透过打光来弥补器材对深肤色曝光的不足,以及与台湾联发科技专门开发脸部辨识算法的工程师询问他们是怎么打造在非洲极受欢迎的相机算法。此外,艺术家更尝试使用70年代主流的柯达埃克塔克罗姆(Ektachrome)胶卷,以当时著名的黑人功夫明星吉姆•凯利(Jim Kelly)在李小龙电影中的形象制作一部带有剥削电影(Exploitation film)风格的功夫片。作品中也穿插了利用脸部动态捕捉与语音辨识算法所训练出的李小龙动画作为影片的讲述者。

功夫流感

作品名称来自于2020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唐纳.川普于竞选演说中所创造的词汇。该词汇巧妙地结合种族刻板印象与歧视,并透过串流媒体迅速传播,加深了西方世界因肺炎疫情扩散而对亚裔族群持有的偏见,尤其是亚洲人作为病毒带原者的臆说。至此,“东亚病夫”的概念已从原初的政治性批判术语,突变而真正成为一种带有生理缺陷的种族想像。作品《功夫流感》透过表演说录像(Lecture Performance Video)的形式,尝试解构病毒、功夫刻板印象与影像的关联性,并延伸探讨了发生在亚洲,尤其是台湾自身的种族歧视问题。

信息

算法作为数据管理的理想工具,能够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讯息。关键字的搜索与呈现是极为常见的应用,然而,在特定情况下,相同的技术也能够作为遮蔽资讯的屏障。例如当冠状病毒疫情越趋严重,中国的主流社群平台也开始封锁与疫情相关的字汇。隶属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研究单位公民实验室(Citizen Lab)对这样的现象进行了研究,整理出多达517组被列为禁语的字词组合,包括“病毒”和“封城”等。在本展览中,作品《信息》呈现出两组共八个为算法所屏障的字汇,这些词组以人工模拟数位图像输出的方式横向绘于图纸上。

艺术家介绍:致颖

致颖居住和工作于台北及柏林。他擅长运用声音及影像等媒材进行创作,以探讨全球资本化时代人类生存语境与环境体系之关联,并多方关注全球南方当代社会之主体性研究与探查。致颖的作品曾于许多国际性的艺术机构与影展展出,包括巴黎庞毕度中心(2020)、“鹿特丹影展”(2020)、“台北电影节”(2020)、“柏林影展”(2018)、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18)、“台北双年展”(2016)、“上海双年展”(2014)等,并于2019年获西班牙哈恩内夫肯基金会与米罗基金会颁发年度LOOP录像艺术首奖,且在同年入围柏林艺术奖。此外,他是台湾艺术团体“复兴汉工作室”成员,并主持RLIS影响研究室,专注于媒体与图像研究。

展览时间:2021 年 07 月 27 日至 09 月 19 日

地点:台湾当代艺术馆,台北市大同区103长安西路39号

票价:馆庆20周年优惠价 50 新台币

外部链接
台湾当代艺术馆
展示更多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