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

  • 上海中華藝術宮常設展覽:多媒體動畫版《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一件被臨摹仿製、研究探討近千年的巔峰巨作,也再一次煥發出全新的視看方式。中華藝術宮使用多媒體技術在山形巨制屏幕上全景動態演繹這整整一條長街。

  • 比肩畢加索:女人·小鳥·星星 ——胡安·米羅特展

    他系統性地縮小了所使用顏色的範圍,只用基礎的幾個顏色,並建立起了由一系列術語組成的形式辭彙表:人物、女人、鳥、月亮、太陽、星星、星座、逃離之梯——這些主題指涉出更為廣泛的概念,諸如大地和天空,以及兩者之間的聯繫,和一種理想和諧的可能性。

  • 以東方精神為鏡:蔡國強的遠行與歸來

    蔡國強以東方精神為鏡,回溯、切磋少年時代鑽研的西方藝術史經典,更以此求索繪畫在當代的難題。

  • 從崇高到私密 從精神到科學:光·泰特美術館珍藏展

    光的主題以不可勝數的方式,經由藝術的稜鏡折射出來:從崇高到私密,從精神到科學。無論是在油畫、雕塑還是沉浸式裝置中,

  • 振迅鴻歸:張鵬翼書法作品展

    他以雞毫作書,蒼勁不凡,揮毫洒脫,發掘了中國書法線條的一種新的表現方式。

  • 「萬物皆適」:區塊鏈數字藝術安娜·瑪瑞亞·米庫台北個展

    本此展出的創作媒材涵蓋油畫、數位素描、絹印與定格動畫,回應近期區塊鏈技術結合數位藝術的討論應用。

  • 喧囂中提取純凈:「時過鏡遷」梁玥新加坡展

    展映的作品描繪了有意脫離語境的詩意場景,選自於梁玥過去二十年大量的作品集,佔了四個系列裡總展出作品的半數。在展覽空間里,藝術家記錄的日常景象在情節的缺失中喚起了一種無意之美,即提供觀眾一個沉思的環境,也迫使觀眾反省藝術創作的所謂意義與價值。

  • 迷失在沙漠中:印尼畫家 Christine Ay Tjoe 香港畫展

    White Cube 香港畫廊榮幸呈獻Christine Ay Tjoe 的作品展。在過去的一年中創作的這一系列新的大型畫作是對大流行期間我們生活所發生的變化的回應,以及由此提供的內在反思的潛力。

  • 美國抽象主義大師 Sam Gilliam 新畫作首次在亞洲亮相

    Gilliam 現年八十多歲,被廣泛認為是戰後美國繪畫的偉大創新者之一。他於 1960 年代中期從華盛頓特區的舞台上脫穎而出,其作品闡述並破壞了色域繪畫的精神,並擴展了抽象表現主義的前沿。作為著名的美國爵士樂活動家和狂熱愛好者,Gilliam 在一個正在經歷巨大變化的社會中擴展了圖片製作的可能性。

  • 香港中環社區互動:「街角巧現」大館親子工作坊

    「街角巧現」觀察和述說人與空間在中環社區的互動。展覽期間將舉辦一系列工作坊歡迎親子參與,以展覽內之觀察方法及分享作引子,帶領訪客以不同視角細看日常生活方式,啟發重新想像空間的可能性。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