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展覽特別推薦繪畫

上海中華藝術宮常設展覽:多媒體動畫版《清明上河圖》

一場古今交融的超時空對話

《清明上河圖》,中國藝術史上蔚為壯觀的國之大寶。

這是一幅描繪北宋都城——東京開封府(又稱汴京)風貌的風俗畫。她以長卷形式、以精妙工筆全景攝入北宋末葉首都的城郊鄉野、街道車馬、河橋舟船、商鋪民居,以及士農工商各業人物的市井百態,可謂北宋時代的“百科全書”。

現藏故宮博物館(北京)《清明上河圖》,張擇端作,絹本,淡着色,高24.8厘米,長528.7厘米。綜觀全圖,分為郊野、汴河、街市三大段。據[香港]趙廣超《筆記<清明上河圖>》統計,共繪人物七百餘人(包括一隻腳,一條腿及疑似人形,總共有八百一十四人),驢、馬、騾、牛、駱駝、豬等畜類八十餘頭,大小船隻二十餘艘,各類車輛轎子二十餘乘。

翰林張擇端,字正道,東武(今山東諸城)人也。幼讀書,遊學於京師,後習繪事。本工其界畫,尤嗜於舟車、市橋郭徑,別成家數也。按《向氏評論圖畫記》云:“《西湖爭標圖》、《清明上河圖》選入神品。”藏着亦寶之。大定丙午(1186)清明後一日,燕山張著跋。

——[金] 張著 《清明上河圖》跋文

今天,日新月異的技術更新,帶來的不僅僅是大批量信息的共振,而且挑戰了文化藝術的存在方式。

《清明上河圖》,一件被臨摹仿製、研究探討近千年的巔峰巨作,也再一次煥發出全新的視看方式。中華藝術宮使用多媒體技術在山形巨制屏幕上全景動態演繹這整整一條長街。

作品的總長有128米,高6.5米,將原作放大了將近30倍。分為白天與夜晚,每隔4分鐘為一個日夜循環。在研究北宋城市經濟的基礎上,增設了夜景篇章。北宋時夜市的營業時間直到子時三更,早晨寅時五更又開張了。當時的開封城約有150多萬人,此種繁華不可言喻。作品下方,又營造出一條波光粼粼的虛擬汴河,與長卷互為啟合,生動凸現了全畫的觀看中心。整件作品結合聲光電全效,使用12台電影級大型投影設備,設立8個智慧點,其中白天出現人物691人,夜晚377人。身臨其境,彷彿正置於一場古今交融的超時空對話之中。

時間:長期展覽

地點:中華藝術宮(中國上海市浦東新區上南路205號)

外部鏈接
中華藝術宮
展示更多
Back to top button